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

行销金城武

一、保齡球策略

推動第一根strike球瓶 金城武目前是熱門的科技產品代人,而他在演藝事業崛起的過程,也和科技產品的行銷策略有關。矽谷知名的科技行銷大師莫爾(Geoffrey Moore)分析,新產品剛上市,不要期待它具備所有功能,能打中所有消費者,那只會造成市場混淆。

莫爾強調,正確的行銷方法,是鎖定一項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,集中資源先佔有一塊市場,再陸續新增功能,逐一開發新市場,就像打保齡球一樣,不要企求一次全倒,而是先推倒一根球瓶,再藉由這根球瓶去推倒第二和第三根。

金城武剛跨入演藝圈時,本土已有吳奇隆、林志穎和蘇有朋三位年輕男星,形象和路線都和金城武重疊,但因出道時間早,知名度遠勝金城武。福隆決定先從唱片開始行銷金城武,「因為唱片可以密集曝光,短時間製造最大效果,」熟悉演藝事業生態的姚宜君指出。

福隆特地送金城武到知名唱片製作人陳昇門下,去當學徒,學習唱歌和唱片製作的相關工作。原本陳昇只是叫他到錄音室看看,但是幾個月下來,原本對樂器不熟的金城武,也可以哼哼唱唱,自己作詞作曲起來,鋼琴也彈得不錯。

專輯密集曝光打開知名度 1992年9月,金城武第一張專輯推出,在密集曝光下,快速打開知名度。3個月後,市場上已有四小天王的封號,把他和前面三位男星並列。出過幾張專輯後,金城武的聲勢扶搖直上,福隆開始進入下一階段,安排他參加電影演出。在這個階段,福隆的目標很清楚:用各種方法,讓市場認識這號人物。

金城武早期在電影中的角色,多以搞笑為主,尤以《報告班長》的系列電影為代表。私底下,金城武其實相當內向,拍戲的休息空檔多自己看書或打電動,不太和其他人聊天,但是鏡頭一開,他很快就能投入劇中角色表演。剛開始,金城武的片酬僅40萬新台幣,同屬四小天王的林志穎則超過300萬。

和金城武合作過六部電影的導演朱延平觀察,金城武很能自己發揮,各種角色都能詮釋得有味道,「不像周星馳只能搞笑,成龍只能武打。」由於本身的可能性多,金城武逐漸走出自己的路,而到香港拍王家衛的電影,更為自己開啟另一扇門。

二、瀑布策略

一路渲洩整個市場 傳統對於市場的概念,多視為整體劃一,但實際上市場卻有高低層次之分,像是瀑布一樣,能掌握市場的上游客戶,就能創造瀑布效應,一路渲洩到最下游,掌握整個市場。

在美國賣座的電影,通常在其他國家的票房也會好;台灣導演的電影得了國外大獎,回國發行成績大多不錯;高行健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,舊作立即洛陽紙貴,這些都是瀑布策略的應用。在亞洲娛樂市場,日本和香港深具影響力,最能創造瀑布效應。金城武站穩台灣後,1994年先後進軍香港和日本,借重他們的工業體系,把自己打造成暢銷商品。

在香港的發展,使得金城武脫胎換骨,特別是參與王家衛執導的《重慶森林》。王家衛擅於發掘演員潛在的內質,不背台詞、不背位置,讓演員即興演出,對喜歡自己揣摩演出方式的金城武,是一次絕妙經驗。資深影劇記者陳寶旭比較,原本金城武的銀幕表現平平,但是在《重慶森林》裡,「他的personality被王家衛掏了出來,演技有大幅進步。」

《重慶森林》脫胎換骨 《重慶森林》的成功,不僅幫金成武順利打進香港市場,更一舉攻入日本市場。《重慶森林》在日本上映時,相當轟動,包括王家衛、王菲和梁朝偉等,在日本的名氣跟著水漲船高,而金城武也搭上這班順風車,第一次在日本市場亮相。

經過《重慶森林》的磨練,隔年金城武再度與王家衛合作《墮落天使》,再一次於港台日造成轟動。原本被封為青春偶像的金城武,正式跨入明星之林。知名影評人聞天祥分析,金城武票房一路長紅,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演了王家衛的電影,並藉此打入日本。

人氣旺盛的金城武打鐵趁熱,福隆直接和日本一家經紀公司合作,請他們幫忙打理金城武在日本的經紀事務。去年,金城武和中山美穗主演的日劇《2000年之戀》,首創在日、台、港、星、馬、泰等六國同時播放,而新作《太空遊俠》,連續5周拿下日本票房冠軍。甚至有日本公司以一部100萬美元的價格,來台蒐購金城武的舊作品。

聞天祥指出,金城武不是台灣塑造出來的明星,而是從日本和香港紅回來的。朱延平也強調,金城武能夠成為跨國巨星的關鍵,是成功打進日本市場,「只要能夠征服日本,就等於擁抱全亞洲。」走紅亞洲之後,金城武走進下一階段,成為熱門商品代言人。

三、病毒策略

無遠弗屆的快速散播 近5年來,最快速普及的服務,是提供免費的電子郵件信箱。由於取得太容易,且透過網際網路這個傳播平台傳遞訊息又太方便,於是這項服務一傳十、十傳百,馬上就吸引一大群用戶,就像病毐散播的速度一樣。這個概念造就了hotmail這家公司(後來被微軟買下),也使得免費電子郵件成為許多網站基本配備。

透過名人做產品廣告,概念上類似病毐行銷,也就是把產品訊息,透過名人這個傳播平台傳送出去,名人知名度愈高,觸動市場力量就愈高。世新公共傳播系教授柯裕棻分析,這是流行文化所引發的慾望經濟,消費者購買的意願不再是因為功能,而是對於偶像的認同,甚至是希望投射。

1998年,在東京電車車廂的一幅幅廣告上,金城武睜著一雙清亮有神的大眼,向整車廂兢兢業業、西裝畢挺的上班族,宣示進修英語的必要性。回到2001年的台北捷運站,金城武也大方佔據了連續四幅巨大燈箱看版,誘惑都會人擁有一支「數位助理」的炫目手機。

代言易利信深植人心 易利信消費性產品副總葉順發回憶,2年前易利信手機的外觀變化少,消費者的印象不深,所以易利信希望找到一位品牌代言人,符合手機的流行形象。葉順發在和廣告公司洽談時,未經太多討論,幾乎直覺地就認定是金城武。

為了確實行銷金城武,進而行銷易利信手機,易利信首創把廣告片拿到KTV點播,並在2週內達到60萬次的高點播率。另外,易利信採取整合行銷,與福隆合作,經由他們在媒體的管道,讓易利信相關活動可以上影劇版面,形成金城武和易利信之間「魚幫水、水幫魚」的策略,彼此都強化對方形象。

最近,金城武的數位形象被日本Lycos Girls網站相中,成為該站代言人。製作新力PS2電玩《鬼武者》的公司Capcom,更借用金城武的面孔與聲音,製作新的電玩遊戲。

在多種不同領域,以及不同地區中,金城武都能獲得認同,足見他未被定型,和市場市場始終保持一定的貼近和距離,使得他能四處悠遊徜徉,也更加強病毐行銷的擴散速度和範圍。

柯裕棻指出,有點神秘又有點親和力的金城武,在消費者心中成為一個有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商品,「就像你去購買一個300元與3萬元的商品一樣,在心中的價值排序就不同。」

柯裕棻認為,這種捉摸不定的距離感,使得金城武不斷以新的形象與產品結合,消費者藉由購買商品的行為,滿足那一點點與金城武相連結的幸福。因此,即使1999年與Hello Kitty榮膺《動腦》雜誌「10大熱門商品」的金城武,能夠在Kitty風潮過後,依舊燃燒著他的魅力。

別說有什麼事不可能。即使騎機車也能騎出名堂來,郭富城和金城武不就是嗎?

四、Who is the Next One?
曾經紅遍半邊天的青春偶像,迅速竄起、迅速沒落的故事,放眼國內外演藝圈比比皆是,偶像是一項高折舊的商品。

以《17歲那年的雨季》迅速成為偶像歌手的林志穎,曾經是人氣最佳的台灣四小天王,但隨著年齡逐漸增長,也得面臨人氣漸漸下滑的事實。

太多的「青春偶像」,因為無法克服年齡障礙,陪著一路走來的影歌迷跨入另一階段人生,或是持續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,演藝事業漸走下坡。1973年次,目前聲勢正如日中天的金城武,即將面臨30歲關卡,2年內勢必面臨轉型的重大挑戰。

但衡量金城武的個人特質,事實也未必如此悲觀。

名導演朱延平便指出,金城武有一張「老臉」,當初在四小天王裡最吃虧,現在反而最吃香,因為其他人都沒有30歲應該有的樣子,只有金城武愈老愈有味道。況且放眼亞洲市場,能夠成為跨國明星的藝人,像是成龍、周潤發,都是超過30歲才大鳴大放,將來金城武會比別人更有機會。

近年來,亞洲藝人逐漸吸引西方主流市場的目光,黑道逃兵小馬哥,一躍好萊塢螢幕,成了俠骨柔情的武當大俠李慕白。在周潤發、成龍、李連杰紛紛被好萊塢相中,成了票房新寵之際,金城武是否會是下一個登上好萊塢的華人影星?答案不用等太久,因為這將會和金城武如何轉型同時揭曉。

不背歷史包袱的衛星型偶像

金城武紅遍亞洲,和麥當勞叔叔成全球兒童的代言人有異曲同工之妙,同樣不屬於任何單一文化,可以悠遊的跨越不同國家,如同人造衛星般,不屬於地球上的任何一塊土地……

中日混血的金城武,意外地成了美式巨星。麥當勞叔叔,當然和我們的爸爸沒有血緣關係,但是他馬戲團小丑的造型,紅紅的鼻子,全世界的小孩子都叫他一聲「叔叔」卻絲毫不覺怪異,是兒童共同的記憶、歡樂的源泉。

老式的社會評論家會說,這是跨國企業運用豐沛的資金、強勢的行銷工具促銷美式文化的結果。這樣的說法不能算是完全沒有道理,但是卻很難解釋,同樣是美式速食店的肯德基,為何「肯德基上校」卻沒有成為大家的「爺爺」?畢竟,上校灰白的頭髮,長長的山羊鬍,可是更接近美國人的長相。

「太道地」無法流行全球

美國的流行文化得以橫掃全世界,原因正是在於美國這樣的國家,是沒有文化、沒有歷史、沒有傳統的。「未來,權力屬於人造衛星,而不是地球,」法國社會學家布希亞(Jean Baudrillard)在他一次長程的橫跨美國之旅後,有感而發地說到。布希亞不是指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造衛星(儘管這也是事實),而是,美國本身就是那個人造衛星,不依附、從屬於地球的任何一塊土地。布希亞解釋,未來,將來權力將屬於那些沒有起源、沒有真實性,卻知道如何充分運用這種狀況的人。

所以布希亞認為,迪斯耐樂園是地球上「已然實現的天堂」,因為米老鼠、唐老鴨是活在當下,只屬於此時此刻的象徵與符號,帶給人們「純然」的歡樂,沒有一絲歷史與經驗的憂傷氣息。肯德基上校無法像麥當勞叔叔一樣取得全球性的認同,正是因為肯德基上校「太美國」了,長相與經歷有了足勘查考的美國身世。而這也說明了為何MIB星際戰警全球賣座,而約翰韋恩式的西部片只能活在人們的記憶裡了──星際戰警「很好萊塢」,約翰韋恩卻「太美國」。

亞洲絕少出現跨越國界的巨星,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於,多數的明星都很難跳脫在地國的鮮明烙印。歷史的刻痕太深,也就很難成為跨國的、全球的。全球性的流行文化,必然是屬於當下的,不著歷史痕跡的。

跨國界的金城武

從這個角度來看,金城武中日混血的出身、兼具東西方特色的臉孔、精通台、國、英、日語的能力,以及罕為媒體披露的過往,也就成為金城武發展為跨國巨星的絕佳條件。但是和我們過去的認定不同的是──金城武的日本背景有助於他打進日本市場,他的台灣關係有利於他取得本地認同,並非金城武得以跨國走紅的關鍵,相反地,金城武多重而又迷離的身世,讓他得以「遁逃」出任何既定的在地認同,恐怕才是金城武躍居亞洲之星的謎底。

金城武自由游走多樣認同之間的能耐,從他得以輕鬆自若地進出實體與虛擬世界的表演也可見一斑。真人演卡通或漫畫人物,或是倒過來,依真人形象來做卡通或漫畫,經常會被批評「怪怪的」、或是「不像」。像當年克里斯多福李維演的「超人」系列電影,已經可以算是當中的成功案例了,但是仍有許多的批評者認為,克里斯多福李維的體格不夠壯碩,不像超人。

但是反觀金城武,在近幾年的演藝生涯中, PS2的遊戲軟體《鬼武者》按照他的形象設計遊戲、在電影《太空遊俠》中他演出卡通人物「快手傑達」,卻都顯得那樣理所當然,毫不突兀。

今天的金城武,已是傳送範圍遍及亞洲的人造衛星。明天的金城武,能不能進一步躍升為照亮全地球的月光?就要看亞洲的經濟實力,有無能耐在新世紀成為世界強權,以及我們的娛樂工業是否能像好萊塢一般,打造一個「非/超台灣」、「非/超亞洲」性的流行文化。

没有评论: